试题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元素——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05·上海生物·1)1921年弗雷德里克·班廷从狗的体内分离得到天然胰岛素。40多年后,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科学家是 (A )
A、中国人 B、加拿大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解析]:我国科学工作者于1965年第一个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2.(2005·广东生物·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是(D)
A、P、N、Mn、K B、N、S、H、P C、Fe、S、P、N D、Ca、N、P、K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矿质元素的知识。
解析: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是6种:N、P、S、K、Ca、Mg。
20.(2005·辽宁大综·20)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 B、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C、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D、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2.(2005·江苏理综·2)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 )
A、DNA B、脂肪 C、蛋白质 D、氨基酸
3.(2005·上海生物·3)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C)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的基本组成。
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氮碱基有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四
30.(2005·上海生物·30)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C)
A、6 18 B、5 18 C、5 17 D、6 17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多肽中氨基和肽键的计算。
解析:每条短肽至少有一个氨基(不包括R基上的氨基),共有5个短肽,所以这些短肽氨基总数的最小值是5个;肽链的肽键数为n-1,所以肽键数为(4-1)+2×(3-1)+2×(6-1)=17。
27.(2005·广东生物·27)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C)
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知识。
解析: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方式以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折有机物,包括蛋白质与少量RNA,两者均属生物大分子物质,因此AC选项正确。DNA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此外少量病毒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RNA;RNA与DNA的碱基组成上都有A、G、C,所不同的是RNA有U无T,DNA有T无U。
二、非选择题30.(2005·全国卷Ⅲ·30)(21分)(1)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甲组用A培养液,乙组用B培养液。(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培养液成分 |
A |
B |
Ca(NO3)2 KH2PO4 KCl MgSO4 FeSO4 其它微量元素 蒸馏水 |
+ + + + + + + |
+ + + - + + + |
①若干天后发现,两组番茄苗下部叶片颜色不同,甲组呈 绿色 ,乙组呈 黄色 _。
②为了证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取两组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层析结果表明,两组叶片的类胡萝卜素颜色相同,但是乙组的叶绿素的颜色比甲组的 浅 ,其原因是 缺Mg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Mg被运至上部叶片中,造成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 。
③该实验采用的方法可用来研究 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
[命题意图]:本题(1)考查了运用溶液培养法分析Mg的生理作用及对表格数据分析的能力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
[解析]:(1)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可知,B培养液中缺少MgSO4,若干天后发现,两组番茄苗下部叶片颜色不同,甲组应是正常,呈绿色,乙组所用B培养液中缺少MgSO4,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矿元素,下部的老叶叶绿素分解,Mg被运至上部嫩叶中,所以下部叶片呈黄色。取两组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提取、分离叶绿体色素。层析结果表明,两组叶片的类胡萝卜素颜色相同,但因乙组缺Mg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Mg被运至上部叶片中,造成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故乙组的叶绿素的颜色比甲组的浅。A培养液为完全营养液,B培养液为缺Mg营养液,因此该实验采用的方法可用来研究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答案:(1)①绿色 黄色 ②浅 缺Mg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分解,Mg被运至上部叶片中,造成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 ③某种元素是否为植株必需的矿质元素
36.(2005·江苏理综·36)(9分)生命是一种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有一种“宇宙胚种说”认为,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生命产生的有机物,是与地球碰撞的彗星带来的.尽管诸如此类的观点仍是一些需要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但通过对陨石、彗星、星际物质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机分子的探索与研究,了解这些有机分子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都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1)自然界中,生物与非生物存在诸多区别:作为生物,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特征是 新陈代谢 。
(2)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它们都能溶解于水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盐酸,颜色变黄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将变性
第二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膜—质—核)—裂—分化、癌、衰
一、选择题
7.(2005·广东生物·7)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可独立生活和复制 B、DNA和RNA同时存在
C、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解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不含任何细胞器。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只能通过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进行复制(增殖),并能在寄主细胞内合成多种蛋白质。
l6.(2005·广东大综·16)破译生物基因组DNA的遗传信息或进行基因操作,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下列不适宜作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是 (C )
A、鸡血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 D、菜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的粗提取实验材料的选取。
解析:DNA主要分布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而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故无DNA,因而不能用人的成熟红细胞用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
2.(2005·上海生物·2)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D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细胞的结构。
[解析]:神经细胞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其中突起分为树突(多而短)和轴突(少而长)。
3.(2005·北京·3)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成分 线粒体膜 |
蛋白质 (质量分数/%) |
脂类 (质量分数/%) |
外膜 |
52 |
48 |
内膜 |
76 |
24 |
A、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4.(2005·上海生物·4)氧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是 (C )
A、全部为主动运输 B、大部分为扩散作用,少部分为主动运输
C、全部为扩散作用 D、少部分为扩散作用,大部分为主动运输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运输的方式。
解析:氧气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3.(2005·广东生物·3)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
(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解析: 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有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物质从浓度高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必须有载体蛋白质的协助,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的能量。
1.(2005·天津理综·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 B、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C、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方面是细胞中DNA分子含量和基因的分布,另一方面是生物膜结构上的联系及内质网的有关功能。
解析:人体的体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均是由受精卵分化而来的,每一个体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全套的遗传物质(基因),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应含有胰岛素基因,但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具有选择性。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46条染色体(质),每条染色体(质)上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细胞核中共有46个DNA分子,但是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DNA分子的数量应多于46个。在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质网膜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通,向外与细胞膜相连通。内质网在功能上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具体地说内质网能合成脂类和固醇,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因此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1.(2005·江苏生物·1)下列物质中,不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B)
A、麦芽糖酶 B、核糖核酸 C、胰岛素 D、载体蛋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分类及核糖体的功能。
解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CD选项均为蛋白质类物质,核糖核酸为RNA,不属于蛋白质。
15.(2005·上海生物·15)雌性家兔体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最多的是 (C )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乳腺细胞 D、红细胞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尔基体的功能。
解析: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雌性家兔的乳腺细胞分泌乳汁,因此高尔基体数量最多。
17.(2005·上海生物·17)某单细胞生物,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它最可能是 (C )
A、真核生物 B、异养生物 C、无核膜的生物 D、有线粒体的生物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解析:体内不具有叶绿体,但有叶绿素,该生物最可能是原核生物,而原核生物没有核膜。
16.(2005·广东生物·16)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D)
A、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B、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
C、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
D、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代谢特征。
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不含叶绿体,但含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异养厌氧型生物。
28.(2005·江苏生物·28)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共同的特征有(BCD)
A、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 B、细胞形成较多突起
C、具有分泌功能 D、线粒体较丰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细胞和胰腺细胞的结构与分泌功能的统一。
解析: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能分泌神经递质,胰腺细胞能分泌分泌蛋白,因此都具有分泌功能;神经递质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因此细胞中线粒体较丰富;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构成,胰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也形成许多微小突起,以有利于分泌蛋白的分泌。
1.(2005·全国卷Ⅲ·1)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
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发生在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在此期间还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
1.(2005·广东生物·1)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B)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有丝分裂核遗传物质分配特点。
解析: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中是有规律地分离,是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12.(2005·江苏生物·12)下列所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细胞 |
分裂间期 |
分裂期 |
细胞周期 |
十二指肠细胞 |
13.5 |
1.8 |
15.3 |
肿瘤细胞 |
18.0 |
0.5 |
18.5 |
成纤维细胞 |
19.3 |
0.7 |
20.0 |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细胞周期的理解。
解析:对表中数据分析,分裂期最短的是肿瘤细胞,细胞周期最短的是十二指肠细胞;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不同类细胞因细胞周期不同,因此分裂是不同步的;而表中的数据反映出,不同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
24.(2005·上海生物·24)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C )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 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量都相等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增殖方式。
解析:癌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在间期形成染色单体,在前、中期存在染色单体,后期因着丝点的分裂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因此不是每个时期都有染色单体。同样在间期因DNA的复制,而使DNA加倍,在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至子细胞中而使DNA恢复正常,因此各时期的DNA的量是不一定相等的。每个细胞时刻都在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一是为细胞分裂作准备,二是为细胞代谢提供所需酶,三是为细胞提供组成材料。
二、非选择题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酶—ATP—光合—水代—矿代—三大营养(健康与营养)——呼吸——代谢类型
一、选择题
4.(2005·江苏理综·4)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 (C )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
时间 |
70℃ |
60℃ |
20℃ |
50℃ |
30℃ |
40℃ |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读图的能力。
解析:解本题时看清坐标曲线图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分别为时间和生成物的量,不同曲线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的温度而导致的。但图中没有表示出酶量的变化,因此能得到的结论是ABC,不能得到结论D。
20.(2005·上海生物·20)生长在自然保护区北坡的野生稻,其叶片的两个主要生理功能是(B)
A、吸收矿质元素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 D、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
解析:绿色植物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4.(2005·辽宁大综·24)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水分 B、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矿质元素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引起根系吸水,是消耗ATP的过程
D、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导管内的运输
17.(2005·广东大综·17)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D )
A、增加室内CO2浓度 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解析: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①CO2 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含量,直接影响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适当增加温室内的CO2浓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②温度: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来影绿色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光合作用,因而能提高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③光照强度: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促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④光的不同成分: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红光和蓝紫光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黄绿光则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因此采用绿色玻璃盖顶,则导致绿色植物只接受绿光照射,因此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8.(2005·江苏生物·8)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B)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识图能力。
解析:据图分析,P点是在一定光照下,因此,此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但此时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均为零,说明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等,即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相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18.(2005·江苏生物·18)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与分布。
解析:叶绿体是高等植物所具有的细胞器,但是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30.(2005·江苏生物·30)溴代麝香草酚蓝(BTB)是一种灵敏的酸碱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偏碱时呈淡蓝色,弱酸性时呈淡黄色。向4支试管分别注入5mi淡菇色BTB水溶液,根据下表的处理顺序操作。
处理 试管号 |
I.充入CO2到饱和 |
II.放入适量黑藻 |
III.适宜光照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在适宜黑藻生长的温度下放置2小时后.溶液呈现淡蓝色的试管有(AD)
A、试管1 B、试管2 C、试管3 D、试管4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的释放。
解析:CO2溶于水后会形成以下动态平衡:CO2+H2O H2CO3 H++HCO3—。光合作用吸收CO2,平衡向左移,H+减少,水溶液呈偏碱性,呼吸作用产生CO2,平衡向右移,H+增多,水溶液呈偏酸性,试管1和试管4中黑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试管2中无黑藻,试管3无光照,黑藻进行呼吸作用,试管2和试管3含有较多CO2。
7.(2005·上海生物·7)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析:渗透作用产生的2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4.(2005·江苏生物·4)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D)
A、红细胞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洋葱表皮细胞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及细胞器的渗透吸水原理及细胞壁的功能。
解析:红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放入蒸馏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最后会因大量吸水膨胀,导致生物膜破裂。洋葱表皮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也会发生渗透吸水、膨胀,但是,因细胞外具有细胞壁,对于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不会胀破。
29.(2005·广东生物·29)温度下降会引起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减缓,其原因是(AD)
A、降低了呼吸强度 B、改变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C、降低了蒸腾作用强度 D、降低了部分蛋白质活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知识点的是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及相关条件。
解析: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进行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供能,同时需要相应载体,温度下降使呼吸酶活性减弱,降低了呼吸强度,为主动运输供能减少;呼吸酶、载体等均为蛋白质,温度下降会导致这些蛋白质的活性;因此从这两方面都会引起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减缓。
20.(2005·广东生物·20)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C)
①脂肪来源太多 ②脂蛋白合成快 ③磷脂合成不足 ④高糖饮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健康与营养。
解析: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脂肪来源太多(如高脂肪时、高糖膳食)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不能顺利从肝脏运出去,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7.(2005·江苏生物·7)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A)
A、丙氨酸 B、赖氨酸 C、脂肪酸 D、核苷酸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解析:人体内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大类,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可以形成,而必需氨基酸在细胞内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获取。丙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赖氨酸为必需氨基酸。
23.(2005·上海生物·23)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消耗的是 (B )
A、神经冲动的传导 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
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 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需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种类。
解析:神经冲动的传导、细胞的有丝分裂均需消耗能量,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也需消耗能量。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现象属于感性运动,其产生的原因是叶柄基部的叶褥组织膨压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13.(2005·江苏生物·13)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D)
A、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 B、线粒体内的[H]与02结合
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 D、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能量代谢。
解析:ADP增加意味着ATP不断水解释放出能量,即相关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经分析,消化道内蛋白质消化即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下水解,不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内[H]与O2结合是产生大量的ATP,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此过程也要合成ATP;而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需要消耗能量,ATP水解释能后转化成ADP。
31.(2005·上海生物·3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B、运动员在100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淀粉是贮存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
解析:运动员在进行100m 赛跑时,能量消耗较大,肌肉所需能量部分通过无氧呼吸提供,也可由磷酸肌酸转化提供给ATP;为植物直接功能的物质是ATP;在白天,绝大多数时间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但当光照强度减弱到一定条件时,光合速率会等于呼吸速率。同质量的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糖类中所贮存能量相同,最后全部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5.(2005·江苏生物·5)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B)
A、低温、干燥、低氧 B、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C、高温、干燥、高氧 D、高温.湿度适中、高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外界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解析: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就能达到蔬菜与水果储存保鲜的目的。生活生产实际中可通过低温、低氧、干燥等手段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但是干燥不能保鲜,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19.(2005·上海生物·19)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 (B )
A、1/3Nmol B、3Nmol C、6Nmol D、12Nmol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
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由反应式C6H12O6 → 2C2H5OH+2CO2需消耗N/2的葡萄糖;由人通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反应式C6H12O6+6O2 +6H2O → 6 CO2+12 H2O可的,人消耗N/2的葡萄糖,可产生3N的CO2。
14.(2005·江苏生物·14)香蕉成熟过程中。随着贮藏物质强烈水解并转化为还原糖,
香蕉逐渐变甜,其呼吸速率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图中符合
香蕉内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C)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及识图分析能力。
解析:据图分析: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起初细胞的呼吸速率是不断增强的,即呼吸作用是不断增强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底物是葡萄糖(还原糖),因此,呼吸作用增强所需要的葡萄糖量也就增加,贮存物质水解并转化成还原糖也越强,还原糖相对含量随之增多;反之,呼吸作用减弱,则所需分解的葡萄糖量也随之减少,贮存物质水解并转化成还原糖的过程也随之减弱,还原糖相对含量的变化较小。
1.(2005·北京春季理综·1)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B、与无氧呼吸的全过程不完全相同
C、释放出的能量较多 D、产物为二氧化碳、酒精或乳酸
二、非选择题
37.(2005·广东生物·37)(13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光能 ,合成的ATP用于 CO2的还原 ,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是 水的分解 ,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 呼吸作用 。
(2)线粒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源是 有机物的分解 .合成的ATP用于 生命活动 .吸收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 光合作用 。
(3)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请解释原因。
答:不一样。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CO2;
(4)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4)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而在温度恒定时,呼吸作用基本稳定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
解析:(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反应中色素能利用光能在囊状结构薄膜上合成活跃的化学能ATP,同时将水分解生成[H]和氧气,合成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的CO2的还原,光合作用的原料CO2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自身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将一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除来自大气外还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3)将提取的完整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其中前者是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后者是叶绿体利用HCO3—中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
(4)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前者因温度恒定时,呼吸作用基本稳定。后者因无光,光合作用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答案:(1)光能,CO2的还原,水的分解,呼吸作用; (2)有机物的分解,生命活动,光合作用;(3)不一样。因为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而叶绿体利用HCO3—进行光合作用产生CO2;(4)前者基本不变,后者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因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而在温度恒定时,呼吸作用基本稳定。
43.(2005·广东大综·43)(3分)认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图3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曲线,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I阶段是吸胀期,种子迅速吸水。第Ⅱ阶段是吸水停滞期。第Ⅲ阶段是重新迅速吸水期,主要通过_ 渗透 吸收水分。第Ⅲ阶段由于胚的迅速生长,胚根突破种皮,__有氧_呼吸加强。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__Ⅱ__阶段。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吸水的方式和根的呼吸作用。
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的第Ⅰ阶段吸胀期的吸水方式是吸胀吸水,即依靠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吸水;第Ⅲ阶段因根细胞已形成液泡,成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方式为渗透吸水。胚根突破种皮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其细胞死亡或处于休眠,根细胞未形成为成熟细胞,因细胞中含有亲水性物质,第Ⅰ阶段吸胀期仍能进行,故此时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Ⅱ阶段。
35.(2005·上海生物·35)(9分)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
(1)图中X1、X2、X3的差异是由于某种原因 二氧化碳和温度 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暗反应 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是 施放干冰,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燃烧柴草)或适当升温 。
(2)图中Y1、Y2、Y3的差异是由于 光波长(或光质) 影响了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所致。
(3)图中Z1、Z2、Z3的差异表现在光合作用中 光反应和暗 反应的不同,如果Z因素代表植物生长发育期,则代表幼苗期、营养生长和现蕾开花期的曲线依次是 Z3、Z2、Z1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解析:(1)由最左边一张图可知,随光强度增强,三条曲线在起始阶段是重合的,并随光强度增强而增强,但当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三条曲线均不再变化,说明出现三条曲线不同的原因不是由于光照引起的,而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O2和温度引起的并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秘所致;因此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的合成量,可采用提高CO2浓度如施放干冰、燃烧干草等措施或适度升温。
(2)由中间一张图可知,随光强度增强,三条曲线均上升,但从一开始,Y1始终在Y2的上方,Y2始终在Y3的上方,并且最终三条曲线的光合作用的合成量都相等,说明是光质(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量不同)影响了光反应。
(3)由最右边一张图可知,三条曲线从一开始就有差异,说明是由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均不同(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造成的。幼苗期因叶片较少且叶片中色素含量也较少,而光合作用合成量最少,到开花期因植物已经成熟,故光合作用合成量达到最高。
26.(2005·江苏理综·7)(6分)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技术,其方法是把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并用这种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用无土栽培营养液培养花卉等植物时,往往要给营养液通入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根的 有氧呼吸(呼吸) 作用,以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植物根细胞的 线粒体 (填一种细胞器)中.
(2)植物在吸收营养液中的矿质离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营养液中留存的Ca2+较多而NO3-较少这说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是一种 选择透过性 膜.
(3)如果植物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营养液浓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
35.(2005·江苏生物·35)(8分)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黄瓜幼苗,研究营养液中氧含量变化对K‘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幼苗根系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 主动运输 ,图中ab段为此提供的依据是 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明该过程需要 能量 。曲线bc段限制K+吸收速率的内在因素是 根部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黄瓜幼苗K+吸收速率的影响,预期K+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10℃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3)如用缺少某种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的茎尖和新生嫩叶首先出现坏死斑点,则缺乏的元素可能是 Ca或Fe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解析: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一个需要载体协助、消耗ATP的主动运输过程。影响ATP形成的因素均可影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如氧分压、温度等。当氧分压较低时、产生ATP较少时,ATP是限制吸收矿质元素的制约因素,此时载体“闲着”没有参与主动运输。当氧分压较高时、产生ATP较多时,膜上某种离子载体完全参与主动转运矿质离子的过程,因而此时载体数目成为吸收矿质离子的限制因素。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ATP的形成,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吸收后的矿质元素有的能转移重复利用,有的不能,如Ca或Fe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化合物。
答案: (1)主动运输 K+的吸收速率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能量 根部细胞膜上运输K‘的载体数量 (2)10℃到最适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Ca或Fe
34.(2005·广东生物·34)(9分)下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可包括图中的①、④、⑤等过程:其中由①获得的氨基酸被为 非必需氨基酸 , 可通过 氨基转换 作用形成 。
(2)图中过程② 基因(或DNA) 控制,直接以 mRNA 为模板。假设合成的蛋白质由270个氨基酸构成.则最多有 6 种密码子参与了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编码过程。
(3)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除释放能量外,还形成相同的代谢终产物 CO2和H2O 。
(4)若链状蛋白质在过程4中彻底水解消耗了310个水分子,则至少可得 311 个氨基酸分子。
(5)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其主要原因是 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升高 .对于大多数人,若多吃糖类食物且运动少,则容易发胖,其主要原因是 在人体内多余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 。
答:(1)非必需氨基酸;氨基转换;(2)基因(或DNA),mRNA,6(3)CO2和H2O;(4)311;
(5)因为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升高;在人体内多余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物质营养代谢和相互的关系经及人体的营养健康。
解析:人体内蛋白质代谢途径是:a.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n 个氨基酸形成一条链,脱去n-1分子水和形成n-1个肽键。反之蛋白质水解过程中消耗了310个水分子,则至少可得311个氨基酸分子)。在核糖体上,由基因控制,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人体的氨基酸有20种,最多有61种密码子参与了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编码过程。b. 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把氨基转给其他的化合物,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这种在人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C. 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分解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和脂肪。故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升高。三大物质代谢时,除释放能量外,形成相同的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若多吃糖类食物且运动少,则人体内多余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调——动调(体液——神经——动物行为)
一、选择题
14.(2005·广东生物·14)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D)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解析:该实验说明了植物激素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植物表现出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负向重力性,有利于茎、叶接受阳光,有利于根向土壤深处生长,这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
19.(2005·广东大综·19)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C )
A、培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解析: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③防止落花落果,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达到棉花保蕾保铃的效果。种子寿命的长短与种子自身新陈代谢强度有关,农业上常通过晾晒使种子干燥,由于自由水大量减少,种子的代谢最弱,从而可延长种子的寿命,因此与植物生长素无关。
18.(2005·上海生物·18)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 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顶端优势的原理。
解析:顶端优势是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如果摘掉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就降低了,侧芽所受到的抑制就解除了。D中虽顶芽切除,但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的生长仍受到抑制。
6.(2005·广东生物·6)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D)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水分散失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植物扦插繁殖时,由于根还未全部形成,吸水功能很弱,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同时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18.(2005·广东生物·18)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A)
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解析:烟草“打顶”,破坏顶端优势,侧枝部分生长素浓度降低而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因“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生长素类物质,使腋芽积累生长素而抑制生长。
6.(2005·江苏生物·6)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D)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而乙烯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3.(2005·江苏理综·3)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B)
A、甲状腺 B、垂体 C、唾液腺 D、卵巢
23.(2005·辽宁大综·23)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B )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5.(2005·北京·5)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 )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16.(2005·上海生物·16)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 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
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 D、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表面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脑和脊髓中均有神经中枢,所以脑和脊髓均与反射有关。脑外有脑颅骨,脊髓外有脊椎骨;位于脑处的神经元细胞体多集中于大脑皮层,而位于脊髓的神经元细胞体则多集中于脊髓内部的灰质。
9.(2005·江苏生物·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之间的传递。
解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恢复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电位。突触小体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二、非选择题
31.(2005·北京春季理综·31)(16分)右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_____下丘脑____。
(2)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②_____卵巢______的分泌活动。
(3)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 发和维持_____雌性第二性征____及____雌性第二性征___。
(4)孕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为_ __受精卵_ _着床准备条件。
(5)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_____下丘脑__和①____垂体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反馈(或负反馈)____。
答案:(1)下丘脑 (2)卵巢 (3)雌性第二性征 雌性正常性周期 (4)受精卵 (5)下丘脑 垂体 反馈(或负反馈)
38.(2005·广东生物·38)(5分)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l)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神经中枢 。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
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
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___精细复杂___
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
各部分是 倒置 关系。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 中央前回 ,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 交叉(或对侧) 支配的特征。
答:(1)神经中枢;(2)精细复杂;(3)倒置;(4)中央前回;交叉(或对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区分布及调节特点。
解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密切有关,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出现头部器官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其他部位,则会出现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这说明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在皮层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根据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答案:(1)神经中枢;(2)精细复杂;(3)倒置;(4)中央前回;交叉(或对侧)。
38.(2005·上海生物·38)(10分)昆虫变态是指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变态是与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有关的,两者共同作用进,保持幼虫状态并蜕皮成下一龄幼虫;而当保幼激素分泌量减少后就化蛹。家蚕发育到四龄末就吐丝结茧和化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超龄期的幼虫体大,所结的茧大,产丝也多。下图表示家蚕从4龄到羽化阶段①~⑤时期体内二种激素量的变化。昆虫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具有激素A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C和能抑制激素A生物合成的物质D,并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____保幼激素__________,
B是____蜕皮激素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蚕丝产量需要让蚕儿结出更大的茧,应在图中
①~⑤发育时期的___③或④__时期采用___给予保幼激素的类似物_ _。
措施,目的是______幼虫不化蛹,继续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种幼虫发育出的成虫,其子代能否结大茧?___不能_______。因为:___激素的作用只限于当代,不会改变遗传物质___。
(3)和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的菜青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昆虫学家利用激素的作用原理成功防治菜青虫。试说明其方法和原理______给予抑制保幼激素合成的物质D后,幼虫不能正常合成保幼激素,从而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后马上化蛹,不能正常生活而死亡_ _。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及读图分析能力。
解析:(1)由题意可知,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共同作用时,保持幼虫状态并蜕皮成下一代幼虫;而当保幼激素分泌量减少就化蛹。再结合图,激素A和激素B共同作用时,昆虫保持幼虫状态并由4 龄幼虫蜕皮成5龄幼虫,但未化蛹。而当激素A减少只有激素B作用时,昆虫就化蛹。所以A为保幼激素,B为蜕皮激素。
(2)让蚕儿结出更大的蚕茧可提高蚕丝的产量,应保持幼虫状态不化成蛹,让幼虫继续长大,应在化蛹前给予保幼激素类似物,因为此时昆虫的保幼激素的分泌量已减少,必须及时给以补充,所以补充的时期应是图中③或④期。由这种幼虫发育成的成虫是不能遗传给子代的,原因是遗传物质未改变,激素作用所产生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故子代不能结大茧。
(3)运用激素原理防止菜青虫,可采用的方法是,在低龄幼虫阶段,给予抑制保幼激素合成的物质D,其原理是给予抑制保幼激素合成的物质D后,幼虫不能正常合成保幼激素,从而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后马上化蛹,不能正常生活而死亡。
答案:(1)保幼激素 蜕皮激素 (2)③或④ 给予保幼激素的类似物 幼虫不化蛹,继续长大 不能 激素的作用只限于当代,不会改变遗传物质,(3)其作用所产生的物质D,从而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马上化蛹,不能正常生活而死亡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生殖类型——减裂)——发育(植、动)
一、选择题
1.(2005·江苏理综·1)家兔等高等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是 (C )
A、营养生殖 B、出芽生殖 C、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12.(2005·上海生物·12)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时,产生的四分体个数是 (B )
A、46 B、23 C、4 D、0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分体的概念。
解析: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联会和四分体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形成四分体。
13.(2005·上海生物·13)右图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的示意图,它属于 (A )
A、精巢中的细胞
B、受精卵
C、骨髓干细胞
D、雄配子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象的识别。
解析:本题图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同源染色体正发生分离,因此图中所处时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而且此细胞分裂为均等分裂,所以为精巢中的初级精母细胞。
32.(2005·江苏生物·32)下图为男性曲细精管横切面模式图.表示由精原细胞(a)生成精于的过程。图中可能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是(ABC)
A、细胞a B、细胞b C、细胞c D、细胞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
解析:人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尚未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初级精母细胞(如细胞b)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此时期细胞(如细胞c)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也含有46条染色体。
10.(2005·广东生物·10)给已去掉雄蕊尚未受粉的甲梨树授以另一品种乙梨树的花粉,下列对甲梨树当年结的果实及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种子的基因型与乙相同 B、种子的基因型与甲相同
C、果实的口味与乙相同 D、果实的口味与甲相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个体发育。
解析:给已去掉雄蕊尚未受粉的甲梨树(母本)授以另一品种乙梨树的花粉(父本),甲梨树当年结的果实是由母本的子房发育来的,果皮细胞的遗传物质仍是母本的,而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既有甲又有乙的遗传物质。
4.(2005·北京·4)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现有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的分裂中,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B )
A、甲胚珠发育成无生活力的种子 B、乙胚珠发育成无胚乳种子
C、甲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
D、乙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
22.(2005·上海生物·22)蝌蚪变态成青蛙时,尾部消失的机制是 (D )
A、青蛙个体大,尾部相对小 B、青蛙上岸后,尾部组织脱水缩小
C、尾部功能被四肢代替 D、尾部细胞产生水解酶,细胞自溶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蛙的胚后发育。
解析:蛙的胚后发育是变态发育,尾部消失可运用细胞程序死亡理论解释,通过排除法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D。
10.(2005·江苏生物·10)与两栖动物相比,爬行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特有的阶段和构造是(D)
A、卵膜 B、囊膜 C、原肠膜 D、羊膜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栖动物与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早期胚胎结构的差异。
解析: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胚胎早期,在胚胎周围形成了胚膜结构,胚膜内层为羊膜,羊膜内含有羊水。而两栖类动物未形成此结构。
二、非选择题
36.(2005·上海生物·36)(12分)A、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生物小组某同学获得了某一品系水稻的种子,为了较快地鉴定出这种水稻的基因型,他们将种子播种,开花后收集大量成熟花粉。将多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碘液,盖上盖玻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呈蓝紫色和呈红褐色的花粉粒。下图表示在 同一载玻片上随机所得的四个视野中花粉粒的分布状况。黑色圆点表示蓝紫色花粉粒,白色圆点表示红褐色花粉粒。
(1)统计上述4个视野中的两种花粉粒数目,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
花粉粒数(个) |
||||||||||||||||||||||
蓝紫色 |
|
||||||||||||||||||||||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平均数 |
|
|
(2)答案 |
答案见右图:
(3)根据统计结果,这一水稻品系中两种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 1∶1 ,由此可知该品系水稻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杂合子 。
(4)如果将此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 A,a(或A和a) ,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植株能否产生可育后代? 不能 ,因为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精子的形成、单倍体的形成及能运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统计并画出相应的直方图。
解析:(1)在甲乙丙丁四个视野中分别统计出黑色圆点(表示篮紫色淀粉粒),白色圆点(表示红褐色淀粉粒),但要注意只能统计相同面积的视野,即中间完整的正方形内进行记数。
(2)在坐标内画直方图应首先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应分别是糯性、粳性,纵坐标是花粉粒数,数目应是平均数。(图见答案)
(3)由统计平均数可知,2种花粉粒数量比例接近1:1,由此可知该水稻品系为杂合体。
(4)若将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因母本的基因型为Aa, 其产生数量相等的A、a2种花粉,由A、a2种花粉形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也是A、a。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植株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答案:
(3)1:1 杂合体 (4)A,a(或A和a) 不能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