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化学课堂生活化
小议化学课堂生活化
化学组 邵水利
摘要: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教师应当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学的导入、过程的实施、教学成果的巩固等环节进行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生活化教学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利用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高中学生的大脑已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因此,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很重要的。如《铝的性质》的学习,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铝的还原性,具体表现在铝跟氧气、酸、强碱溶液、某些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教学的难点是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为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笔者把《绍兴晚报》上的一篇报道投影了出来。这篇报道大致内容是:铝塑板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上长出了“白花”,有人怀疑这花是三干年一开的“优县婆罗花”。出于好奇,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篇报道吸引住了。于是笔者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巳学化学知识,推测这“花”中可能有什么成分?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结合所给情境“铝塑板上长出”,同学们还是能回答出这花可能是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铝等等。当然,最有可能应该是氧化铝。看似这样一个小问题,但他解答了铝的两个性质:一个是铝能够与氧气反应,另一个是生成的氧化铝不全都是致密的。这样就避免了氧化铝在铝表面总是致密的、起保护作用这样一种片面的观点。所以,结合生活情境来设计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二、从情境创设着手,在教学过程开展生活化教学
1.以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件的情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把化学现象与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联系越来,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利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想们境: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就会变锈, 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却保持新鲜颜色,谁能知通其中的奥秘呢?虽然这只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但真正关注过、深入探究过的学生其实并不多。于是笔者又作了适当的提示: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通过这一点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知: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02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面市划上田售的苹果汁中常掺人了还原剂(维生素C)。像这类贴近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激发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用时事新闻、电视广告等创设问题情境 笔者平时自己比较关注时事新闻,也很爱看插播的广告,因为这里面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而将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中与学科知识有关的内容设计成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密切地联系起来,可增加形象感和人文性。化学课也不再枯躁乏味,课堂也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在学“硫酸”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某报曾刊出下列新闻:某日凌晨,一辆载有 27吨浓硫酸的罐车在某境内侧翻。从车内流出来的硫酸漫延到山下,山下一段300 多米长、2 米多宽的土路路面、杂草等被腐蚀成黑色,上面泛起黑色的泡沫;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事发后,消防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清理,由于罐车还残留有五六吨浓硫酸,工作人员事先向硫酸罐里充了氮气( 以免硫酸罐里进入氧气后,发生爆炸),然后用焊枪将硫酸罐顶部制开两个口子将残留的一部分硫酸抽到另外一辆车上运走。消防战士又向罐车投放了250 公斤左右固体碱和1500 公斤左右的石灰粉。中和时,形成的白色烟雾从罐切割口和裂缝处喷射出来,并伴有“砰、砰”轰鸣声,场面惊心动魄。
问题:①“山下一段300 多米长、2 米多宽的路面杂草被腐蚀成黑色”,其原因是什么? ②浓硫酸为不挥发性强酸,为什么说“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③该运载硫酸的车罐可能是用什么制造的? 为什么说硫酸罐里进人氧气后可能发生爆炸? ④中和时为什么形成白色烟雾从罐切割口和裂缝处喷射出来,并伴有“砰、砰”轰鸣声?
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于真实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件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事实、一项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一幅真实地反映化学现象的插图、生动的有关能源或环境问题的报道等,都能使学生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机,强化自主学习的责任,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使用,最终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三、以回归生活为本,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常见的形式便是作业。作业是学生学习的检测器,它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为此,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可布置一些常规性作业或实践性、趣味性作业,让源于生活的知识又运用于生活。
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结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当学生有一天不再学习化学了,我们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 笔者认为应该是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那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种积极的态度,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苏香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2).
[2]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住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 10( 2 ).
(责任编辑 刘文永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