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导言课的浅思考
对高中历史导言课的浅思考
历史组 袁 翠
一、设计的出发
所谓“初高中过渡课”之“过渡”,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在外力作用下,要发生三个方面的自调节,基于学习方法层面的转换,基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升华,基于知识方面的结构化、专题化。从“过渡”这个语意上说,这是强调“学生”的意味。
此外,从初中到高中,学习内容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初高中过渡课还有一层含义指教学内容上的衔接。通俗讲,新学生、新教师、新课程,如何尽快的凝聚起来,这是初高中过渡课必须推敲的地方。站在教师的角度说,初高中过渡课要求教师对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成为高中学段的课程的开发者,并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决定初高中过渡课优劣的重要基础。具体的,面对即将接触的学生,教师应做一定的调查研究,初步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特征和思维品质,尤其是教学对象的内在需求。传统过渡课,还有两种现象,过渡课教师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并不买帐;过渡课师生感觉都很好,但常规课(相对过渡课)同过渡课落差太大。这两种情况都是应该加以避免的。造成这两种现象的根源,后者是教师眼里没课程,前者是教师眼里除了没课程,还没学生。
二、教学目标:
在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够体会到初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应实现三个方面的自我调节:(1)基于学习方法层面的转换;(2)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升华;(3)基于知识方面的结构化。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特色,能够有利于高中学段的自我调节。
三、学情假设及对策:
当代高中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学生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有人称他们为“新新人类”或“读不懂的一代”。这很类似美国 60 年代被称做是“垮掉的一代”。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这个群体身上矛盾地统一着。但在中国,这种“垮掉”,还有迥异于它国的自我特征。与感知能力“弱”相对的是, 当今学生的个性和表现欲异常强烈。由于经济上仍然依靠长辈供养,生活上习惯了接受成人的照料,在思想上还与长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中学生一方面要求师长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给自己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又习以为常地继续着被呵护的“快乐宝贝”生涯,从而使
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能同步,独立人格的形成受到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教法能够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需要,就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当代高中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学生对历史课学习兴趣的自我归因中,占决定性的因素是自身对历史就感兴趣,其次是历史教师讲课精彩。这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就是,学生自身对历史感不感兴趣,我们无法更改,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课更精彩,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喜爱历史课。
由于历史课程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弹性、隐性,都使被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所感染的学生难以在表层对其加以认同,但在深层,他们能够初步感知到人文课程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这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让那些深层的东西表象化,从形象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使其形成思考的紧张,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学生在历史中看不到人,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的思想,所以我们把聚焦点选择在了文化,这正好同历史学科的人文属性契合,我们需要在历史中贯穿人的精神,人文意识。
对于历史课的教学方法,同我们这些年轰轰烈烈的教改趋势不同的是,学生对“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这样被鼓吹成为自主性学习的方式并不感冒,排名最差。相反,对此前大批特批的讲述式仍青睐有加,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讨论课。与这种情况相关的是,学生中有一半在回答关于历史教学内容的需求时,最希望的是教师大量补充课外知识。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课仍然需要教师生动的讲述,这些讲述应该是让学生感觉到新鲜的,但从教师这个角度出发,这些内容又不能脱离甚至与课程标准(大纲)相违背。综上,优质的历史课首先需要的是教师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和处理,教师在把握学生学习内在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学语言的质量起决定性因素。具有强大的艺术感召力的前提,才好谈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提升。
四、教学策略:
1.设计三个精巧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从问题入手,引出教学目标。
(1)学习历史的价值在哪里?
(2)生活的历史有哪些?(用实际例子为第一个标题服务)
(3)谈谈历史学习方法。
2.教师的讲解
第一、 学习历史的价值:
历史学是科学吗?是人文科学,历史学的本质在解释人类的自身活动,历史课
程具有解释人类社会、人类文化意义的特殊功能。历史教育本身包含着科学文化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等)和人文文化(追求幸福、丰富情感、富有
爱心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消除人心的善恶和人生的苦
乐,这些要靠人文科学来发展。
为什么要学历史?
为了学会做人!立足现实、探究过去、展望未来。历史学习不仅是接受前人
的传统、继承前人的光荣,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借助历史事实锻炼我
们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学习历史的目的在养成责任心、
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我们可能遇
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历史教育要给国民以自信力。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
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
或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记忆是
需要训练的、养成的、故不能随意;灵魂是需要洗礼的、磨炼的,故不能虚无。
第二、 生活中哪些是历史?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
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
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第三、历史学习的方法:
历史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历史的过去性与时序性,学习历史要发挥想象力。
其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第三理解历史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夯实历史学科知识,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责任编辑 陈善本)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