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以设疑,友以析疑,趣以解疑
师以设疑,友以析疑,趣以解疑
以“探究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为例”
语文组: 葛瑞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要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我们怎样落到实处呢 ?在教学中,教师的设疑、析疑和解疑的能力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备保证,是一个教师实现灵性课堂的必备素养。
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我会经常反思学生喜欢我的课吗?我所上的每一节课学生们收获多少?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很长一段时间陷入沉思之中。对于有热情而经验不足的我来说,这些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科幻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和《神探柯蓝》之所以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于很大一部分的因素在于它的波澜起伏的情节结构。这些文学作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在教学中,让他们爱上语文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不懈追求。我作为一个老师,我如何在课程上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探究为例,回答我是如何在设疑、析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年度我在高一(12)班担任语文老师。在对《祝福》文本的作者、背景作了介绍后,我们就直奔小说的主人翁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探究。首先,我在备课中详细的查找资料中层层设疑。为什么要层层设疑呢?针对高一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继续和深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初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也缺乏方法。我想在层层的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学会质疑的精神。让他们思考成为习惯,培养他们解读和探究文本的能力。
首先,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只有对文本的深入了解,才能准确深入的理解人物的思想动向。然后,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下:
一、文本中对祥林嫂的人物刻画的相关事件有哪些?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有哪些?(在对文本的精读基础上,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本中有关祥林嫂的情节)。
二、文中在“我”的眼中祥林嫂生活有没有变化呢?(学生很快的找出了文本中对祥林嫂的刻画,但是不够全面,我则会要求学生再读相关文本,找出文本中对祥林嫂肖像描写的具体变化。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共找到了三次肖像描写。我们共同的去探讨人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加)。
三:鲁迅说“要极检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使画出他的眼睛”。找眼镜,论特点?(学生找出了作者对祥林嫂的眼镜的刻画的字眼,接着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找人回答祥林嫂有什么变化? 学生很快找出来答案,但是对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又不是很理解,对祥林嫂的精神状态把握的不够准确,出现这种情况是我课前预设到的。于是我又给学生补充了鲁迅的《药》,播放了话剧《祥林嫂》的视屏,这些资料对学生有了很深的触动,学生探究人物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促进,课堂氛围也非常的浓厚)。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祥林嫂的形象?你是从哪里总结出来的?(在前面的铺垫下,学生很容易的总结出了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五:祥林嫂受到摧残、迫害来自哪些人?这些人带给祥林嫂的压力是一样的吗?试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谁是凶手呢?(经过前面问题的探究,我们通过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探究更深层次探究主旨。对于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封建社会,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
大诗人荷马曾说过:“决定问题,需要智慧,贯彻执行时则需要耐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设疑、析疑、解疑很重要,但是耐心和互动也很重要。一节卓有成效的课不是教师单纯的教,学生单纯地学,而是相互启蒙和相互促进的结果。老师设疑,合作析疑,最终解疑,一节有灵性的课程就生成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督促自己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多去设疑。我会为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人格做准备。天下难事,必作于细。设疑事小,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很重要。我要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 毕飞)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