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隐形分层与分组相结合的 教学方法
探究隐形分层与分组相结合的
教学方法
信息组: 陈飞
摘 要:教师采用隐形分层和分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而且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关键词:隐形分层、分组 、因材施教
引 言:《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现每个学生有价值的学习信息技术,每个人都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同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通过独立性、合作性和探索性的基本教学策略,构建分层式异步教学模式,实施“分层异步教学,解决班级集体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进而寻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新路,使得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发展。
一、分层异步施教
分层异步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同学隐形分成A、B、C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然后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异步教学,并有计划对这些群体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
二、实施分层异步施教
1、尝试使用隐形分层与分组教学方法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在个性、性格习惯、智力、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评价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对智力的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对学生因材施教,给学生一个展示和分享自己长处的舞台,使每一位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目前,合作学习在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着重指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相应地,在中小学诸多课程目标中也指出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有关要求[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体学生,积极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改变甄别、选拔的评价模式,实行多远评价模式,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因此,实施隐形分层与分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小学经典诵读中使用隐形分层与分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2、学生分层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高一(10)班作为实验班,其他平行班作为对比班。在实验班里,结合问卷调查、知识水平测试、学习态度及智力水平等因素,充分了解高一(10)班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将他们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学生基础扎实,自控能力强,接受新知识较快,成绩优秀。B层学生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教师对学生采用隐形、动态的方式分组。这样既避免了伤害学生的自尊,又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下使得各个学生不断完善,最终,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
3、教学目标分层
设置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①“下要保底,上要扩顶”,同时设置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②保证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后,积极主动的向高层目标迈进。
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每组中的A、B层的学生,我们重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发散其思维;对于每组中C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课本基础练习题的基础上,扩展一些简单的新题型。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都要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
4、教学方法分层
分层异步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自己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教师的教学中,教学任务不再是讲解和传授,而是宏观调控,微观给予个别指导。具体做法是:对于每组中的A、B层次的学生直接切入主题,自主探索,合作和交流的时间更长,对于每组中的C层次的学生需要慢慢过渡到新课程的介绍,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A层次学生,我们采用以练代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综合解决问题和探究新知的能力;B层次学生,我们要实行精讲精练的原则,重视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演练,使得他们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打下坚实的基础;C层次学生,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老师要少讲多练,使得他们跟得上进度,学的进去。所以,根据A、B、C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A层次学生的教学应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自学等方法;B层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C层采用低起点、多反馈的方法。
5、 指导分层
教师在课堂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对于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回忆旧的知识,理解并感知新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设计陈述性和程序性问题来学习知识;对于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教师必须经常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适合在小组中交流。对于疑惑不解的地方教师能及时启发、指导、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之间相互帮扶的辅导方式进行学习辅导,即一个优生带一个差生的方式进行辅导。教师的实施方法如下:教师先辅导每小组中A层次的学生,然后A层次的学生再对每小组中B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最后,B层次的学生再对每小组中C层次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A层次的部分优秀学生加强竞赛辅导,对C层次的部分差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6、作业分层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准确的反应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作业分层与教学目标分层是相关联的,所以有弹性的教学目标,就要有相应的弹性作业,作业的形式有以下三种: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比如有的练习题一题多解,对于成绩优异的A层次学生,教师不仅要求他们会用多种方法来解题,而且学生会自己改变习题中的条件并作答出来;对于成绩中等的B层次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解答;对于成绩较差的C层次学生,教师只要求学生会任意一种方法解答就可以了。②教师展现给学生一些难易程度相似的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完成一部分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数目和正确率对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价。③教师根据同一个知识点设计三个模块的练习题。这三个模块即是”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和发展思维练习题。“教师要求C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基础练习题模块,尝试做部分综合练习题;教师要求B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基础练习题模块和综合练习题模块,尝试做部分综合练习题模块;教师要求A层次学生必须完成三个模块练习,完成以后要指导B和C层次学生做高层次的练习题。
学生做习题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习题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及矫正,并创造条件引导低C、B层次学生向A层次突破。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反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行评价,保护差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异步分层教学真正实现了开放式教学。它以学生为重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实施建议
隐形分层与分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不能操之过急,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教师要想提高全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需要家长的支持,需要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需要班级各科教师的协作,尤其要发挥班主任的力量,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教育教育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从实践中得出真理,教师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改进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刘平平:《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责任编辑 王纪祥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