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青年语文教师的 成长
谈新课程背景下青年语文教师的
成长
语文组 李兴和
摘要: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成长为有经验的老师?本文从找准职业定位、多方学习以提高专业能力、钻研教育以提升德育水平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职业定位;青年教师;成长;
一、 选择教师:我选择,我喜欢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不愧对这个职业。老实说,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并没有那么伟大,也没有那么崇高。选择教师,仅仅因为喜欢,喜欢身边学生们最纯洁、最真诚的笑声,喜欢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争辩、一起成长的成就感。跟孩子们在一起,我们的心灵会因此而像孩子一样纯净、一样简单而快乐 。一种向往、一份快乐、一份成就感,这就是我们选择教师的理由。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教师的角色已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也告别了昔日的“师道尊严”。我想,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学生年龄上的接近了。用亲和力赢得学生心理上的接纳,用理智和智慧赢得学生思想上的认同,用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情感上的赞赏,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对话”的前提,才是师生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
二、 多方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一) 转益多师,钻研教学教法
从教之后才发现,课堂教学不可能照本宣科,不可能照搬教参。像《荷塘月色》这样的美文,从自己读得唇齿生香,到引导学生欣赏这种美,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趣味,这是一个极大的跨越。从讲台下到讲台上,青年教师要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不过,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的教师老中青搭配合理,这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积极听课,虚心请教,开放、虚心、踏实,永远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法宝。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规范自己的教学;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博采众长,加强自我学习。做一个虚心、认真的求教者,会赢得大家的帮助的。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仅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教师唱主角,不再是“满堂灌”,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于是,探究新型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轻松而有效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在课堂上,学生们会因为对《项链》里马蒂而德的性格的不同理解而争辩,可以围绕“阿Q精神”在现代国民性中的表现而展开全班大讨论。其实,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真就可以妙语连珠,而且能分析得入情入理。我曾经运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诱使”学生学习。比如,我会随时从报纸杂志或者网络上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动的材料,展开评论,或者结合当下的时事、畅销书、热门电影等开展时评、书评、影评······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处处留心皆学问,灵活多样的方式,换来的自然是学生轻松而更加卓有成效的学习。
(二) 教学相长,丰富知识储备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以前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代教育条件下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钻研教学方法,转益多师,虚心学习,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以高中语文课程为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着实是一个挑战。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也曾彷徨疑惑,但是,作为青年教师,只要持虚心的态度,利用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就可以按照模块逐个解决。比如用两个月的时间集中搞透一个专题,那么,一年下来,几年下来,我们的知识储备就将会是一个飞跃。
教学相长,在打破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提高,本来就是新课改的要求。于是,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与学生们一起,我也熟悉了唐诗宋词,精读了《论语》,通读了《史记》,也系统地研究了新闻、传记及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知识,渐渐地,伴随教学,自己的知识面、教学的深度、广度,也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其实,这恰恰是“教学相长”最直观的实践。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榜样。言传身教,一个谦虚、上进的教师,必定能对学生们产生良好的示范力量。
三、 用心钻研,提高德育水平
(一) 方法得当, 培养学生的规则和责任意识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是也应该是艺术的。青年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有着做班主任工作的天然的优势和不足。与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学生的思维,便于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却往往难以把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青春期活泼好动甚至叛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免要经常犯点小错误。同时新课改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有更强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却缺少必要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年轻的班主任,面对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高中生,更需要寻找适当的方法,注意分析学生的心里特点,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理解,而不是一味的简单批评。
在这一点上,我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有的学生迟到、旷课或者不做作业,我就会严厉的批评他们,但是我很快就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好。那段时间,学生甚至还总结出了“应付李老师的三段论秘诀”,即:被老师叫出去谈话,第一步要尽快承认错误,第二步要主动分析一下错误的危害,第三步要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学生们私下里流传,这样的“三段论”之后,他们就能很快地回到教室······渐渐地,我发现了学生脸上流露出来的是应付或不服气的神色。我开始反思,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并学习其他班主任老师的做法。原来,教育学生,严厉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而要让学生在明白道理、知道规则的情况下,做到自省。
有一次,晚自习上课十分钟后,班里的两个男生提着两个盒饭走进了教室。这两个男生都是班里比较“拧”的学生。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自习,我示意他们走出教室,开始了我们之间的谈话。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劈头盖脸地批评,因为如果仅仅是“你们为什么迟到?难道你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上课吗?难道不知道不能带盒饭进教室吗?······”诸如此类的批评,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于是,走出教室后,我先是很和气地问:“怎么,没吃饭啊?”两个学生“嗯”了一声。我继续问为什么,他们告诉我在吃饭时间打球了,后来就叫了外卖带进教室。在了解情况之后,我开始给他们讲道理。我从学校的作息制度安排谈起:作息时间是按照青少年的生物钟特点安排的,上完一个下午的课,适当的休息、锻炼之后,按时吃晚饭,然后稍加休息,然后上晚自习,这样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如果把吃饭时间全部用来打球,过度的运动量势必会影响晚自习的学习质量。之后,我又谈到了健康问题:吃饭时间不规律不利于身体健康。最后,我还谈到:在其他同学已经开始晚修的时候,两个人再提着盒饭进教室,也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在讲过这番道理之后,我看到两个大男生原来硬梗着的表情慢慢地和缓下来,开始认同我的观点,并且表示下不为例。看着他们的表情,我知道他们不是在应付我,而是真诚地认同。
现代教师不能用压制来开展工作,不能依仗所谓的“师道尊严”来开展工作,而应该在细致工作、平等交谈的基础上,用语言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为自己负责,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而做到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负责。
(二) 拓宽渠道,用信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社会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折射到高中生身上,就反映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从小在老家长大,从而造成学生童年时期父母亲情的缺失。同时,网络媒体的复杂性使学生们过早的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于是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有的个性张狂,桀骜不驯。但是,不管是孤僻还是张狂,褪去这层保护色,其实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内心渴望的是来自老师、家长的真诚的理解。作为青年教师,年龄上与学生接近使我们有了更大的优势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只要我们真诚地放低自己,就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于是,我们 应该规定自己每天保持友善的笑容走进教室,努力跟学生做朋友,认真地倾听同学们的心声,然后提出自己的真诚的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妨利用网络博客、微信等,告诉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想当面说的话,可以通过博客、微信留言,渐渐地就会发现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他们的快乐、烦恼、忧虑等就会在第一时间表达出来。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都是源于信任。
信任,源自师生之间真正的了解,源自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我想,有了信任,班主任工作就会无往而不胜。
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新课改都向语文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几年,一路走来,是实践,是磨砺,更是成长。加里宁说,当老师的人不仅是老师,同时也是学生。教学相长,学无止境,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精神,努力而快乐的工作、智慧而美丽的工作,我想,新的课程改革会因为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而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张全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