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风采:叶兴臣
叶兴臣,1968年6月出生于蒙城县许町集北五里叶圩子。1990年以来一直在板桥工作,一贯任劳任怨的态度,获得上下一致好评,被吸收成为蒙城县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由于爱好广泛,勤奋好学,擅长书画,在当地小有名气。
二十多年前,叶兴臣跨出了蒙城师范的大门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三尺讲台。从此,他在教育这块神奇土地上播种、耕耘。有时收获的是苦涩,但更多收获的是喜悦。刚刚开始工作的岁月里,他每天都激情澎湃,热情高涨,与学生一起跑步,打篮球,下象棋。开展各种班会活动,如读报,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跳绳比赛,读书小论坛,辩论比赛,办手抄报等等。后来,由于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与教研上了,和孩子们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叶老师觉得教师和孩子一起才能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并能及时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教学上,在06年以前,叶老师一直认为教书就是传授知识,所以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教学。随着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06年8月,学校让他去阜阳学习,听了廖博琴教授的讲座使我的教学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廖教授认为,二十一世纪,我国将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物理学科要首当其冲,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的做法,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总结能力,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其中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要大力培养。
回来之后,叶老师开始教学创新,先学杨思,杨思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叶老师发现杨思的方法确实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凸显了学生的先自学,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作用。从比传统的方法先进科学的多。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接着又学杜郎口,杜郎口采用的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它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变“教师中心论”与“教学内容中心论”为以学生为本的“学生中心论”,是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叶老师认为比杨思模式更先进,因为杨思解决的是什么时候教,什么时候练的问题。而杜郎口解决的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撼动了老师的权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自主能动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怎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定要摸索出自己的模式。 于是,在求索和攀登之中,他渐渐懂得了教育这门艺术,更懂得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的分量。
现在,叶老师上物理课,都是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说的机会,做的机会,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创意怎样讲,怎样做,怎样总结,怎样解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叶老师参加县市各级教学比赛中,都获得较好名次。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从教学成绩一路上升来看,从学生的越发喜爱叶老师的课来说,他更加坚信自己的追求。在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他越发自信起来,步履也更加坚定,更加有力!
昂首在创新教育的航程上,乘着“教改”的东风,有“物理名师工作室”这个大功率发动机,叶老师的职业航母“奋进号”必将载着强大的梦想飞驰!虽然他越来越对“教育”二字充满了敬畏之感,也深知“教”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作为一门技艺,需要花苦功夫才掌握;但也明白“育”才是艺术,“育”艺无涯,要用毕生的智慧去上下求索。
丹桂飘香二余旬,润物无声求创新。
化为春泥享天伦,不辞长作护花人。
心儿已淡定,步履已从容,方向已选定,而今要远征!
八千日月知绸缪,春风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换日月,粉笔吱呀写春秋。
叶老师生活简朴,不好烟酒。教学风趣幽默,追求创新,务实负责。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从生活走进物理,用物理点化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授课特点: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新颖实用,语言诙谐幽默,富于启发性。
评价:功底扎实,经验丰富,有耐心,细心。
个人教学心得体会: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长期任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师的光荣职责。
用户登录